介紹了生產長毛絨織物的針織機類型、特點以及長毛絨織物的種類,并對不同型號的長毛絨針織機所使用的原料作了詳細分析。為生產企業設備選型提供了依據。
世界上著名的長毛絨針織機生產廠家來自于北美、德國、意大利,現在韓國廠商也正在改進其工藝技術來生產此類設備。
早期Sulzer Morat公司生產長毛絨織物針織機,而延續到現在的則有Terrot公司在生產這類設備。目前長毛絨織物的生產廠家可將眼光投向Orizio Paolo S.p.A公司、Mayer Industries Inc.公司、Sung Chang公司以及Keum Yong公司,這些公司可以生產出不同一般的長毛絨織物生產設備。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Mayer Industries公司就涉入到這一領域,而它的前一家公司———Wildman Jacquard則早在此之前就已活躍于該領域。Mayer公司生產的長毛絨針織機系列有兩種型號,其中一種名為SK-18Ⅱ型的毛條喂入式長毛絨針織機,可用于生產高性能的平針長毛絨織物,其筒徑為24英寸,機號在10G~18G范圍內。這種編織機有18個成圈系統、“Coni”積極喂紗裝置、電子自動控制裝置。此外還在該織機的一些部位作了改進,如可調扭矩式牽拉卷取機構、較大幅寬的道夫控制機構、反向織機驅動機構、起失效保險作用的斷推片檢測器等。這種型號的針織機高運行速度為52.5 r/min,產量以織物長度計為51.6 m/h。
為顯示其長毛絨針織機系列的優點,Mayer公司還生產了一種的FK-18J型‘Fiberknit’長毛絨針織機。它是一種電子提花機型,具有毛條喂入控制裝置,用以解決使用不易編織的原料和花形時所帶來的問題。同時這種機型還可以減少原料的浪費,并且能使用細度為5.5 dtex、長度為20 mm~35 mm的超細纖維,以77 dtex~330 dtex的纖維作地紗可生產出新品位的織物。FK-18J型長毛絨針織機的特點與SK-18Ⅱ型長毛絨針織機基本相同,但是能夠對纖維進行兩次編織,因而纖維固定效果更好,無纖維脫落,同時織物延伸性相應減小。該長毛絨針織機的筒徑為24英寸,機號范圍為10 G~18 G,有18個成圈系統。編織普通長毛絨織物時高轉速為45 r/min,而編織提花長毛絨織物時高轉速為38 r/min。生產單色平針長毛絨織物時理論產量為50 m/h,雙色提花長毛絨織物產量為23 m/h,三色提花長毛絨織物產量為15 m/h。
Mayer公司目前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來消除一些在編織長毛絨針織物時,尤其是當編織脆性較大的合成纖維時,由于使用常規的牽拉卷取機構所引起的織物疵點問題。針對該問題,他們已經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牽拉卷取機構。公司還提供了可供選擇的配件,包括:全套襯緯編織的配件、織物牽拉卷取機構中的高支架及兩倍容量的織物儲放箱。此外,還有各種不同形式的紗架,包括壓縮空氣穿紗裝置。
與此同時,Orizio Paolo S.p.A公司繼續在其PL機型的基礎上推出了PLE機型。PLE機型是一種電子控制的并且能夠編織普通和提花兩種不同長毛絨織物的機型。根據客戶的需求,這種機器可按不同的變型供給。該機器裝配有封閉式三角和沉降片軌道來得到較高的運轉速度,電子控制的纖維梳理系統、儲存式喂紗裝置,在每一個成圈系統處還有8級電子選針片用于選針。
Orizio公司設計的長毛絨針織機,將毛條纖維梳理機構安裝在針筒周圍并遠離可移動三角區域,這樣織機操作者和技術人員可在不卸去梳理系統的情況下更換編織元件。
PLE機型有兩種,一種織機裝有長毛絨電子提花裝置,并加以平針選針系統來進行地組織編織。第二種織機除有長毛絨電子提花裝置外,還附加有電子選針裝置,以真正的三功位選針技術編織地組織。Orizio公司還開發了各種成套部件,可安裝在織機上用以編織具有不同的長毛絨織物效應的織物,如單線圈長毛絨、雙線圈長毛絨、細絨和脫圈花紋織物等。這種織機的筒徑為24英寸或38英寸,機號范圍為10 G~16 G。筒徑為24英寸的織機有18個成圈系統,在編織普通長毛絨織物時高轉速可達到53 r/min~55 r/min,在編織提花或其他組織結構的長毛絨織物時轉速可達34 r/min~36 r/min。筒徑為38英寸的長毛絨針織機有24個成圈系統,編織平針長毛絨織物時,高速度可達33 r/min~35 r/min,編織提花長毛絨織物時,高轉速可達21 r/min~23 r/min。PLE型長毛絨針織機還可配一個中央集儲設備,用以回收纖維。
韓國的Sung Chang公司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作為其產品系列的一部分,它曾經生產一種長毛絨針織機,即SCM H-24型長毛絨針織機———一種電子控制的機型,并配有所有標準的結構,諸如:自動控制的梳理裝置、步進電動機、積極式喂紗裝置、標準氣油配件、潤滑油泵和交流電反向驅動裝置。這種織機還有一個傘形紗架,可容納32個紗線筒子。SCM H-24型織機的筒徑為24英寸,機號范圍為14 G~15 G,裝有16個成圈系統。
韓國同類針織機生產廠家Keum Yong公司開發出了一種機型來加入長毛絨針織機市場的競爭。KYPL-CV機型是一種割圈長毛絨針織機,就其本身來看它生產的是毛圈類織物,雖然織造工藝有些不同,但這種織物仍然劃歸于長毛絨類織物。
KYPL-CV機型使用標準的針織紗線進行編織而不使用毛條,但能編織出毛絨高度達12 mm的織物。這種織機是電子控制,針筒上裝有提花裝置,而在針盤上則含有平針編織裝置。針筒上裝有無針舌織針,并使用割圈刀片來產生毛絨效應。這種織機在針盤上正常編織,并且在針筒上連續三路編織集圈組織,在第四路時,針筒上編織的線圈要經過旋轉的刀片被割開。這種方法使得這一類型的織物能夠在正常的牽拉卷取條件下進行編織。
Keum Yong公司稱這種絨毛織物的編織方法比傳統的長毛絨織物生產方法更,因為在傳統的長毛絨織物生產中毛條中纖維松散,紗線的損耗較高。同時割圈系統也省去了纖維回收裝置。
只要改變針盤的高度,織物絨毛就得以改變,絨毛范圍在4 mm~12 mm之間。KYPL-CV機型的機號范圍為12 G~22 G,筒徑有6英寸、30英寸、36英寸,對應成圈系統數分別為16、18和22。Keum Yong公司還有一種類似于KYPL-CV機型,用來生產平針長毛絨織物的針織機,編織方式與KYPL-CV機型略有不同,即在握持沉降片的幫助下使用針盤織針割開線圈形成長毛絨。
針織技術的組合
新的長毛絨針織機在花形范圍和特殊織物效果方面可提供許多功能。如獨立控制的梳理系統的引用,使織物中各個區域的毛圈有不同深度。這種工具可以應用于非提花織物的編織和提花編織中所選區域的編織,這類織物的表面效果可以是單色,或者以不同顏色的毛條和不同成分的紗線相結合編織得到。人造動物毛皮也許就是這種工藝技術好的例子之一。
在底布上采用不同的組織結構也可以增加花紋編織的可能性。目前已有許多長毛絨織物應用長毛絨提花編織,通過所謂“不選針”編織長毛絨而使得底布顯露出來得到花紋部分。要使地組織的紋路更加引人注目,方法之一就是在長毛絨提花組織的基礎上,加以采用各種成圈、集圈或浮線組合的方法。Mayer公司的襯緯編織工藝進一步擴展了花紋范圍,使織物看起來有“浮紋”效果,可得到仿錦緞織物。用這種襯緯編織還可以得到起絨織物。
與此同時,Orizio公司已將“成圈長毛絨”的概念推進了一步。成圈長毛絨編織是一種技術,借此技術可將毛條纖維的自由頭端吹回到地組織中而形成線圈。目前Orizio公司的這一技術可表述為雙線圈長毛絨編織,也就是成圈長毛絨編織過程的再次重復,當成圈長毛絨吹回到地布中不但形成了新的結構效應,還增加了織物的穩定性。
另一種令人關注的花紋編織技術是在地組織上形成脫圈花紋。這種技術類似于在單面針織機上常采用偶數成圈系統正常編織的順序來形成脫圈花紋的這一編織方法。仿照這樣的編織方法,可在四路循環編織中的前兩路先編織單面假羅紋橫列,其中一路在花紋所需處經選針脫下線圈,然后再編織兩路假羅紋橫列以使空針重新編織。
傳統長毛絨針織機的筒徑一般為24英寸和38英寸,機號范圍為10 G~18 G,機號的高低加之梳理裝置或毛條等因素的影響可獲得較大范圍的織物克重變化。根據織物性質和質量、毛條種類和織物組織結構的不同,在同一機號編織的情況下,織物克重可在300 g/m2 ~2000 g/m2的范圍內變化。
對使用10 G、12 G、14 G機號的織機生產常規長毛絨織物來講,一些長毛絨針織機生產廠家建議使用12 g/ml~16 g/ml的毛條。有關花形準備系統等方面,所有電子控制的長毛絨針織機與其他電子控制的針織機并無區別。一個有經驗的產品設計師可以通過使用計算機花形準備系統,并借助于生產技術人員的協助,設計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產品。
由于地組織結構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改變的,故對于長毛絨織物來說,其懸垂性受到織物平方米重量的影響不大。但顯而易見的是,織物中毛圈的數量則是根據終使用要求而變化的。
Mayer公司稱其在地布中兩次鎖住長毛絨纖維的一套工藝方法能夠提高織物的懸垂性和手感。毛條喂入式長毛絨針織物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少量的后整理加工,通常只需剪毛或拉幅。對絨面進行輕度的修剪,并對織物進行滾球處理可使織物獲得柔軟而自然的效果。毛條喂入式長毛絨針織物適用于各種不同的用途,主要原因在于任意一個特定的機號都能得到不同的織物克重,如從300 g/m2~2000 g/m2不等。由純棉或棉質毛條編織而成的長毛絨織物所具有的外觀是使用其他常規紗線原料所不能獲得的,應用纖維長度不同的毛條配合以梳理喂入速度進行控制并進行濕處理,再加以磨光技術處理,可得到非常時尚的長毛絨織物。
柔軟質輕的羊毛纖維也可用于長毛絨針織物的編織,以便得到能夠貼身穿著的舒適羊毛織物。一般說來,可使用的羊毛纖維長度在25 mm~35 mm之間,這一長度范圍并不適于紡紗,而且與紡成毛紗所需的較長纖維相比其成本較低。在毛條喂入式長毛絨編織中,使用短纖羊毛的一大優點是能夠減少貼身穿著的羊毛制品常見的刺癢感。刺癢感的產生是由于羊毛纖維的頭端伸出高度加捻的紗線表面而造成的,當毛纖維被編織到織物組織中時,羊毛毛條喂入式長毛絨織物的刺癢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減輕。
用羊毛、棉和合成纖維的不同毛條形成花紋圖案時,由于它們的收縮率或混和比的不同,加之采用交染技術染色,會對花紋區域長毛絨織物的尺寸有所影響。
常用紗線細度和毛條重量
地紗和毛條成分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客戶的要求和成品的性能。為說明所用紗線和毛條種類的概念,這里有一些普通的例子列舉如下。對機號為10 G的織機而言,使用合成纖維作地紗時,紗線線密度的變化范圍在167 dtex~440 dtex之間。相應地,對機號為12 G的織機,紗線線密度的變化范圍為167 dtex~330 dtex;對機號為14 G的織機,紗線線密度的變化范圍為150 dtex~300 dtex;對機號為16 G的織機,紗線線密度的變化范圍為110 dtex~300 dtex。線密度為3 dtex~33 dtex的毛條可在上述所有機號的織機上編織。各種長毛絨針織機均能夠編織毛條纖維長度為25 mm~140 mm、而條重范圍在12 g/ml~16 g/ml之間的毛條。
像其他針織工藝一樣,長毛絨針織機的生產速度取決于所編織的織物組織結構類型。提花織物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來進行編織,并且在同一個提花橫列中色紗數越多,編織所用的時間也就越長。
用特定的紗線線密度和機號編織而成的一些普通長毛絨織物和提花長毛絨織物的典型例子列舉如下,如筒徑為24英寸、機號為10 G的織機,使用330 dtex的地紗和14 g/ml的毛條,以53 r/min~55 r/min的速度編織地組織密度為5橫列/cm的普通長毛絨織物時,產量可達118 m/h。地組織結構越緊密,生產量就越低,比如生產密度為7橫列/cm和9橫列/cm的底布時,產量分別為85 m/h和66 m/h。
如果以同樣的織機編織兩色提花長毛絨織物時,其比編織普通長毛絨織物降低65%以上。機號越細,對織物生產量的影響就越顯著。一臺筒徑為24英寸、機號為14 G的織機,如使用167 dtex的地紗、14 dtex的毛條,以53 r/min~55 r/min的轉速編織底布組織密度為11橫列/cm的普通長毛絨織物時,產量大約54 m/h,然而在相同的條件下編織兩色提花長毛絨織物時,則產量接近17 m/h。
盡管織物幅寬的增大將使得生產的織物重量增加,但大筒徑織機的運轉速度較低,因而產量也較低。對筒徑為38英寸、機號為10 G的織機而言,在前述相同的用紗條件下,以33 r/min~35 r/min的速度編織平針長毛絨織物時,其產量降低大約15%。